最美风尚
首页 >
军旅生涯|叶江平 跟随父亲的脚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3-02-01   浏览:1141次  

  (凤凰新闻网络电视台讯)我出生在浙江丽水,小时候跟奶奶、小叔叔在松阳生活,后来弟弟林平被父母从部队送回老家,与我作了个伴,在老家度过了我们的美好童年。在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加之军人职业,父母几年才回来一次,在我脑海中父母的形象是模糊的。当我开始记事后,奶奶会经常告诉我们: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师,一有父母的来信,她会跟我们讲信中内容,他们在部队的故事。当我们想念父母了,奶奶会拿着他们的照片给我们端详,以解思念之情。照片中父亲戴皮帽、穿棉衣,红领章、五角星,这就是那时我对父亲的认知,他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是通过照片来形成的。



1965年,童年时的作者在松阳


小时候最激动的事,是听奶奶说父母要回来接我们去部队,于是等啊等啊,这样日子持续几个月,月月想、天天盼。当这一天终于到来,在车站上看见父母出现时,我们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没有出现孩子奔跑着扑向父母怀抱的场面,而是躲在奶奶、伯伯、叔叔等亲人们的身后,远远地、羞怯地望着"陌生人"的归来,脑海中的父母还没有完全与眼前的他们对上号。



1969年1月,作者和弟弟叶林平在爸爸妈妈来接去部队前,在松阳留影


当父母主动地来拉我们的手时,弟弟迅速地躲开了;当晚上父母叫我俩与他们同睡时,弟弟说"不可能"。是啊,弟弟是调皮的,那时岁数的确还小,还不懂事,但这是本真的东西,也是我们矛盾的心态。好在父母也没有强求,理解了我们。没过两天,父母用他们的爱征服了我们,兄弟俩就开始活蹦乱跳地围绕在父母的身边了。许多天后,父母就把我们哥俩带到了部队,从此,我们开始了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


部队小学是春季入学,而我来部队之前的秋季已经在老家上了小学,这样,我只好重新开始读一年级。部队大院是相对封闭的,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


那时父母工作都很忙,身体又不太好,起初还有一个老家的亲戚在部队帮忙,时间不长她又回老家了,这样我开始学着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庭负担,帮着家里做些家务。


在我不到十岁时,就学会了和煤、生火、捅炉子、压炉子;做饭、洗衣服等一些普通家务活,十多岁时在家门前种菜、养鸡,这不但为家里节省生活开支,也为我提供了学习煅炼机会,什么季节种什么菜、怎么种菜;当天母鸡会不会下蛋,怎样让母鸡多下蛋等,有了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家里还买了一套木工工具,一般性的木工活像钉个小木箱、做个小板凳之类自己就能干。从这些家务劳动中,不仅锻炼了我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让我终身受益。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父亲在师"支左"办公室上班,经常跟随师首长去保定地区各县检查指导工作;有时与其他同事或单独外出执行任务。在我眼中父亲是个动作敏捷、做事利索、说话算数、性情直率的人,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长像也是五官端正、相貌堂堂,特别像当时宣扬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一刘英俊"的画像中的形象。父亲的点点滴滴,已在我儿时的内心深处树立起了高大形象,立志长大后能像父亲一样。


那个年代部队条件明显好于地方,大院是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有幼儿园、小学,师部有自己的生产队,种各种蔬菜瓜果,养猪养牛酿酒做豆腐,还有面积不小的养鱼塘。大院有澡堂、军人服务社,除了百货、副食品店外,还有粮站、邮局、储蓄所、理发店、照相馆等,夏天自己还做冰棍,3分钱的糖冰棍、5分钱的牛奶鸡蛋冰棍,是我们最喜欢的消暑冷饮。


部队的文体生活也不错,有文艺宣传队和球队,有礼堂、灯光球场、游泳池等设施,每个星期俱乐部(大礼堂)都演节目或放电影,大操场或灯光球场经常有球赛。像中国京剧院等国家级的文艺院团每年都到部队演出,北京军区的篮球、足球、手球、排球队都来过部队表演或打比赛。


大院子弟是幸福的,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不愁吃穿,较早就见了世面,这无形中在干部子弟中也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好像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个别人会凌驾于同伴之上。


我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做错了事轻者会受到批评,重者会受到处罚,为此我也"品尝"过挨打的滋味。出于对父母的敬畏,我每做一件事都会去想想结果,生怕做错了事遭到大人的处罚,由此养成了我办事谨慎、做事深思熟虑的习惯。



1985年春节,全家人在丽水合影


粉碎"四人帮"那年,我正在上高中,是学生干部,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老师曾跟我说:好好干,将来可以保送上大学,为此我充满期待。年底,部队掀起了一股当兵热,父母让我参军去,我思想很矛盾。我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对部队当然有感情,但当兵与上大学相比,无疑后者更具诱惑力。晚上父亲与我交谈,说上大学的事只是老师嘴上说说,将来能怎么样根本不知道;而参军入伍是眼前就可以办的,错过机会将来能干啥就不好说了。那晚,我想了许多、流了不少泪,思想斗争很激烈,第二天一早,我终于跟父亲说:我当兵去吧!


父亲是炮兵出身,时任师炮兵科科长,自然地将我送到了师属炮兵团3营。巧的是,二十年前父亲刚刚从军校毕业分到38军112师,也是分在炮团3营。既然当了兵,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争取在部队提拔为干部,所以,从当兵那天起就立志好好干,争取直接提干。那时团、营首长多为父亲的战友,所以周围的人对我挺关注,也对我形成一定压力,没有退路,从为父亲争气的想法出发,也要干出点成绩。


我是炮兵侦察分队的计算兵,当兵第一年底就参加了全师炮兵教导队的学习,紧接着又参加了全师炮兵骨干集训队的培训,通过这二次一年的集训,我的专业技术得到飞速提高,较全面地掌握了炮兵侦察、计算、射击指挥的各项技能。这二次集训都是以师的名义举办的,此期间父亲曾多次过问我的学习、训练情况,无形中也给了我不小的压力,促使我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敢松懈与怠慢。入伍第二年底,我当上了营部计算班长,在同年兵中算是进步较快的;在指挥分队中专业技术是屈指可数的,各项工作也得到肯定,并被列为干部"苗子"进行培养。但到了中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不再直接从战士当中提干,我的前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只能走考军校这条路了。


1980年全军院校夏季招生,虽然我也报了名,但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复习怕考不上丢人,到文化课考试那天就临阵脱逃了。父亲知道此事后,一方面对我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一方面也为我复习文化课创造条件。1981年初,全军进行了春季教导大队招生,以弥补军队院校招生不足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我满怀信心参加了招生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教导大队是以各大军区的名义举办的,其课程设置是参照军校的教学大纲,将军校二年的课程压缩至一年来实施。而我们这些学员,都有2-4年的兵龄,在原单位大多都是班长、骨干,在军事技术方面有着一技之长,到教导队学习并不存在压力。通过一年全面系统地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那年父亲已转业回了老家浙江丽水。


1982年初我被任命为112师炮兵团3营8连1排长,有趣的是,我的第一个干部命令与父亲一样,同在3营。1983年下半年我被提拔为该连副连长。



1985年,作者在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学习


1984年7月,我考取了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宣化炮院),又像三十年前的父亲那样走进了军校,1986年7月从炮院毕业后进了团机关,在司令部作训股当了一名参谋,二年后又调到师司令部炮兵指挥部当参谋。父亲曾在师机关当参谋许多年,现在我又步父亲的后尘,走父亲曾经走过的路。


当我坐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一股热流涌上全身。是啊,二十年前父亲从东北到华北后,就是坐在这个办公室上班,而离开这个办公室也只不过是六年前的事,过去的事就好像发生在眼前,似乎感觉到他还坐在这个办公室,还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在师机关工作的一年多时间,经常会有人问我父亲的近况,谈起对父亲的印象: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工作标准高、以身作则好,当说到父亲的军事素质时,人人钦佩、广受称赞。是的,父亲的军事素养很好,炮兵专业精通、机关业务熟练。记得我还没当兵的时候,师首长机关举办业务学习,父亲为讲好《炮兵地位作用》一课,在家里备课时把我作为授课对象,从冷兵器时代的抛石机的运用,讲到现代各种火炮的性能作用,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讲解完后问我感受,进一步修改完善讲稿。此情此景记忆犹新,他这种谦虚、敬业精神令人称道;对工作这种严谨、要强的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在他的指导下,112师地、高炮部队及首长机关多次参加北京军区组织的比武竞赛,拿过多项第一名。


1990年初我从师机关回到炮兵团任副营长,一年以后调任作训股长。在二十年多前,父亲也曾在炮兵团当过作训股长,我又一次跟随父亲的脚步,在同一个单位任同一职务。作训股长的职务虽然不高,但位置很重要,主管战备训练,是全团的中枢和大脑。为了能将我的所学用于实践,也是不给曾经在这个岗位上任过职的父亲丢脸,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1990年的海湾战争对我军建设产生很大影响,部队开始大抓军事训练,以提高部队战斗力。翌年,北京军区在112师召开正规化训练现场会,以此来促进部队的训练水平;我团是全军最早装备自行火炮的团队之一,被称作"自行火炮第一团"",那年全团换装第二代自行火炮,我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做到了当年换装当年学会使用并进行实弹射击,第二年基本形成战斗力。这一年大项活动一项接着一项,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夏天,父母在转业到地方十年后,第一次回到老部队,看看熟悉的营房、看望思念的战友、也看看在部队的儿子。


1992年初我被任命为112师炮兵团1营营长,又是一个巧合,同样是二十多年前,父亲曾短暂代理过1营营长。我在营长任上二年多后,被任命为团副参谋长,1995年初晋升团参谋长,在当兵十八年后走上团领导岗位。父亲是当兵十七年任团职干部的,与之相比我晚了些,但我一直在把父亲作为我人生的标杆、军旅生涯的参照物,努力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对能有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


在参谋长任上的四年,在我的主抓下,全团的军事训练有长足进步,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竞赛中,均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此外,我还大力开展军事学术研究活动,努力探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新战法、训法,其事迹曾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上登载,研究成果在《现代兵种》、《部队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取得了可喜成果,营造了部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师政治部曾专门派人搜集我的资料,编写我的事迹材料,作为新型军事人才的典型推出。


1999年初我被任命为112师司令部炮兵指挥部主任,又是历史的巧合,28年前父亲是112师司令部炮兵科科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名称变了但性质没变,都是炮兵训练的主管部门,履行同样的职责。我肩上的担子不仅重,还富有更深的内涵,我只有好好工作干出成绩。上任伊始,全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科技大练兵活动,师决定由我主抓科技练兵的比武竞赛,这正好发挥了我善于理论研究,与军队院校交往甚密的特长,为此,我组织相关人员精选授课题目,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崭新的授课方法对官兵进行教学,在上级组织的科技练兵教练员的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1999年4月,在我只当了四个月的炮兵指挥部主任后,又被任命为112师炮兵团团长。我从普通一兵开始,在部队摸爬滚打22年后任团长,期间也曾有坎坷、迷茫,但有父亲不怕困难的教诲一直在鼓舞着我,给以勇气和力量。任团长四年,带领全团官兵完成了军事训练、战备拉动、部队演习、上级组织的各种大项活动,军事、后勤、装备工作均走在全师或集团军的前列,部队的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多次被集团军评为部队"全面建设先进团"。


2003年初,我再次任师炮兵指挥部主任。在作战团队,对军政主官的年龄有严格要求,如果接近或达到军官服役的最高年限,近期没有被提拔使用的计划,通常是离开这个岗位给年轻人让位,我就属于这种情况。到师机关工作不久,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大量使用高科技的武器装备,迅速掌握战场主动权,很短时间内就控制伊拉克全境,结束了战争,这对我军震动非常大。第二次海湾战争后,我军加快了"建设信息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步伐。同年下半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112师作为我军装备机械化最早的部队之一,先后还装备了大量的信息化装备,处在机械向与信息化转型时期,探索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无可非议的落在了112师的头上。为此,师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我任办公室主任,从制定"112师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入手,参与制定了一整套方案、计划。不久,北京军区决定,由38集团军配属军区各部队,组织一场大规模高等级的"军队信息化建设成果演示",向军委首长汇报,112师承担了汇报演示的主要任务。军区的"探索﹣-2004"活动,从2003年准备,到2004年9月给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汇报,历时一年多。而我从计划方案、各种物质准备,到课目筛选、人员培训,到组织部队进场演练、现地指挥,我都是亲历亲为,是这项工作最早参与者、组织者和现场指挥员。演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此,我被北京军区记二等功。


那几年,112师的任务十分繁重,军委总部领导来视察调研频繁,大项活动一项接着一项,差不多每项大任务都有我。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本职工作、组织部队正常训练的标准没有任何降低,仍然是高标准地组织炮兵、防空兵部队驻训、打靶、演习,总结出一批新战法、训法和成功经验,发现总结宣扬了各级各类训练典型,并加以推广,受到部队广大官兵和师首长机关的充分认可。



1996年9月,作者在组织部队演习


2005年初我交流到山西省军区工作,在预备役步兵第248团任团长,于2008年转业至地方,军旅生涯31年。从参军入伍到离开112师,我又与父亲惊人的相似,都是28年(含上军校的2年)。人生能有几个28年,而我们把最美好的28年献给了部队、献给了112师,可想而知,在112师的难忘岁月在我与父亲的生命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回首我与父亲走过的军旅历程,虽然所处不同年代,但走的道路根相似,都是炮兵出身,起步在炮团结束于师部,在炮团﹣师部﹣炮团﹣师部中来回行走,有那么几步几乎是一样的:比如,刚刚到部队都被分在炮兵团3营;第一个干部任职命令还是在3营;都在师司令都当过参课,都在炮兵团当过作训股长;都在炮团1营任过职;都是33、34岁时调到团职;都任过师炮兵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在112师工作了28年等等。



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每个行业每个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体。在茫茫人海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我与父亲虽然分属不同年代,但却有那么多相似相同,真是不易。这得益于我生长在一个有着良好条件的家庭,得益于从小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得益于当年父亲劝说我当兵,得益于遇到困难时父母给予我的鼓励,这些我都牢记于心。


0
0
留言评论: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 优酷视频

· 腾讯视频

· 爱奇艺

· 教育部网站

· 紫光阁网

· 国务院发展中心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网信网

· 国家发改委网站

· 财政部网站

· 商务部网站

· 卫生部网站

· 外交部网站

· 消费日报网

· 中国警察网

· 参考消息网

· 海外网

· 法制网

· 央广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央视网

· 中国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法治观察内参 |  网站简介 |  组织机构 |  管理制度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人员查询


涉未成年人举报办公电话17601015966 Copyright © 2021-2022

最美中国媒体报道网zmchina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036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与有害信息举报电话:15901183567

邮箱:zmzgmtbd@163.com
京ICP备2022005926-3

本网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电话:010-53656857

法律顾问:北京路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010-53317369

本网所有信息不代表{ 最美中国媒体报道网}观点,信息有部分来自媒体、个人、企业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的请来电或来函。引用本网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手机网站由搜扑互联设计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