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
首页 > 报道中心
“七一”特别策划:《永不褪色的信仰》——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节目访谈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浏览:39次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节目主持人关键,邀请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凌先有,回忆自己历时7年入党、40年坚守初心的故事。

主持人:您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还不到18岁。是什么原因,让您比较早地就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

凌先有:我入党的念头在我懂事之后便产生了。每个男生在小时候都有一个当英雄的梦想。大约在小学二、三年级,我的父亲就给我讲他在军队打仗时,共产党员总是被安排冲锋在前、立功受奖当英雄的故事,给我讲他在国家地质部勘探队工作时,党员总是安排走在最前列、当劳动模范的故事。我当时便对父亲说,长大后,我也要当党员,打仗冲在前、工作干在前,当英雄、做模范。后来识字多了些,便开始看《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等书籍。书中的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林道静、杨子荣、杨晓冬、姜永泉等共产党员鲜活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记忆,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英勇不屈的精神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脉之中。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而英雄人物几乎都是共产党员。要想当英雄,就要先当党员。虽然我还不到18岁,便迫不及待地写了入党申请书,想着先排着队,到了年龄,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打仗能冲在前面、能当英雄模范,便是我当初入党朴素的信念和信仰。

2、您在1977年就提出入党申请,期间一直有优异表现,又为什么直到1984年才实现入党的夙愿?

凌先有:我从申请入党到组织批准,经历了7年不平凡的岁月。1977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的第二天,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为了培养我,大队党支部派我参加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大队北面深山的甘沟生产队去驻队,向农民宣传那个时期党的路线和政策,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背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在驻队的日子里,我完全与农民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在山坡上为庄稼除草施肥,干旱时与他们一起担水浇地,麦收时与他们一起开镰收割。我白天与他们一起挥汗如雨,晚上要给他们读报纸、念文件,一起仰卧在麦场上为他们讲故事。生产队的农民们不仅将我当成自己的家人,也完全将我看成一个共产党员了。

1977年7月,凌先有(前排右二)被选派中共陕西省丹凤县委党校学习

我的表现得到了大队党支部的肯定和重视。1977年7月初,大队党支部将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选派我进入中共丹凤县委党校学习。在党校学习期间,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时全会通过一系列决议,都让我感到振奋不已。这些决议包括追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决议、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决议、开除“四人帮”党籍的决议、提前召开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等等。在县委党校,我们除了学习党章和毛泽东选集外,重点学习了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邓小平在大会闭幕时所作的《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这一切,对正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我,实现了对党从朴素的感情转变为理性的认识。我感到我们的党正在拨乱反正,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我入党的心愿更加强烈。

1977年7月27日,我从县委党校毕业。我们来自全县不同公社的7位同学来到县照相馆,兴高采烈的合影留念。临别时,大家相互祝愿,希望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公社和大队之后,能够早日加入党组织,并相互留下地址,叮嘱无论谁入了党,都要给大家来信报喜。回到大队,我向党支部汇报了我的学习情况,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队党支部鉴于我的现实表现和入党的迫切心情,虽然我还没有到入党的年龄,还是给发我了一份入党志愿书,让我先填写。翻开崭新的、洁白的、散发着墨香的入党志愿书,我激动得难以入眠。反复修改了志愿书中要填写的内容,按照志愿书中可容纳的字数进行删减。在志愿书留着的一页半的空间上,用铅笔轻轻地打了横格,以便在填写时能够行距均匀,不致歪斜。我用刻蜡板练就的字体,工整地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待墨迹干后,用橡皮擦去铅笔留下的横格。志愿书字里行间,整齐整洁,如印刷的一般。我将志愿书交给了大队党支部后,就一天天地期待着党组织能够尽快接纳我。

1977年9月,凌先有(第二排右二)参加陕西省丹凤县第四次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铁峪铺公社全体代表合影

1977年9月,大队党支部推选我为丹凤县青年积极分子,参加了全县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我感到,我入党的日子不会遥远,党组织正在向我张开怀抱。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赵西金派人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大队会计,并且许诺,等我担任大队会计后,就发展我入了党;入了党,就吸收我为大队支部委员,进入大队党支部领导班子。

我入党的步伐似乎越来越近。正当我即将迈进党组织的大门的时候,我的人生走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到县城参加全县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时候,得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我的心悸动起来。我决心飞出我所在的山村。于是,我没有理会大队党支部对我的工作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复习考试之中。我入党的事,就此搁浅。

通过高考,我离开了养育我的小山村。高兴之余,没能加入党组织的事,还是让我感到深深地遗憾。进入陕西省水利学校之后,我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直到毕业,我入党的事也未能如愿。在我们年级十多个班级中,到毕业时只发展了一名党员。我没有能成为幸运的那一个。

走上工作岗位,我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1982年,我向陕西省水文总站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经过两年的考验,党组织给我发了一份入党志愿书。像第一次填写入党志愿书一样,我认真地在志愿书留下的空白处用铅笔打了横格,一笔一划地这样写道:“我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是党把自己从小学供到中学、中专和大学,是党给了自己以知识的乳汁、生活的勇气、前进的动力,是党为自己创造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切条件。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了怎样把自己的一生投入人类崇高的事业。在我的心目中,党是母亲,母亲是党。为了报答党的哺育之恩,我希望在党的教育下,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以便卓有成效地为党工作,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交给党的事业。”又经过两年多的考验,我终于在198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您三次提交入党申请书、两次填写入党志愿书,历时七年实现入党夙愿。这些都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看您的文章,感受到您对入党过程每一个细节的深刻印象。正式研究接收您入党是怎样的场景?前几年,您回到当年的陕西省水文总站(后来更名为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看望了当年参加支部大会讨论您入党的大多数的老党员们,又有什么感慨?

凌先有:那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的日子。1984年10月27日,陕西省水文总站第二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正式研究接收我的入党问题。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云淡风轻。当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星期六是正常上班的。我被邀请列席党支部的会议。我的入党介绍人申定敏向大家介绍我申请入党的过程和我的各阶段的思想汇报,特别肯定了我入党的执着和热切心情。我的另一位入党介绍人黄文学向大家介绍我参加工作以来的表现情况,列举了我在思想工作上不断进步的事例,也明确地指出了我因为入党急切而流露出来的某种浮躁情绪。我在会上向大家表态: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愿在党的组织中积极工作。如果党组织批准我的志愿,我决心自觉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按时交党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倘若组织暂不批准,我绝不灰心丧气,决心接受党的考验,努力用党章和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遗余力地为党工作,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支部大会对我的评议是认真而严肃的。我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迅速地做着笔记,试图记下每一位党员对我评价的每一句话,也不时抬头看看发言者的神情。有的和蔼,有的严厉,有的亲切,有的凝重。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表情,都对我寄予深切地希望。我一直怀念那时人们说话的耿直,以及在这种耿直中蕴含的真挚。正因为党员们对我客观的评价,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消除年轻人的浮躁之气、骄娇之气。

支部大会在最后表决时,我退出会场回避。当我得知党支部已全票通过我的入党申请时,我简直无法抑制自己心中的激动之情。要知道,我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陕西省水文总站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在此之前,单位已经十多年没有发展党员了。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党员同志对自己做出了那么高的评价,寄予那么热情的期望。我现在真正地感到了党是公正的,群众是公正的。只要忠于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不会忘记同志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我感到,他们对我的缺点提出得很中肯,但同时也觉得,大家对我的评价过高了,缺点提得太少了。我应该自己对自己做出恰当的剖析,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使前进的步伐再扎实一点,再快一点。”

2018年4月20日,凌先有(第二排右5)看望当年讨论自己入党的部分老党员

2018年4月,我来到当年的陕西省水文总站(现在更名为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看望当年参加支部大会讨论我入党的大多数的老党员们,当面向他们表达了感谢之情,真诚地感谢他们当年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当我见到当年讨论我入党的支部书记王林、我的入党介绍人黄文学,以及参加讨论我当年入党的部分党员,不禁感慨万千。时隔三十多年,当年沉稳干练的支部书记已经弯腰驼背,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一位已经离世。讨论我入党的党员们都已全部退休,成为老干部,不禁感慨万千。我感到,我们的党员就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一代代共产党员们在为党的事业奋斗中老去,一代代年轻的党员在党的教育培养中成长起来,使我们的共产党生生不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作为当年入党的那波人中最年轻的党员,也步入了老年,成为入党40年的老党员。看着当年老党员熟悉的面孔,想着当年支部党员讨论我入党时的话语,心中涌起一种滚烫的激情和一种神圣的力量。

今年春节,我再次回到我入党的地方。那是我的初心之地。每一次回眸,都使我感受到初心的力量。每一次回归,都使我激情满怀。我曾在这里入党,从这里出发,不断走向远方。但无论我走向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里,不会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不会忘记在这里第一次面对党旗宣誓的誓言。

4、对于每一位党员来说,入党宣誓都是最庄严的时刻。您宣誓那一天给您留下了哪些记忆?

凌先有:翻开30多年前的旧相册,有两张非常珍贵的黑白照片。一张是我参加入党宣誓时的照片,一张是我在入党宣誓大会上发言时的照片。这两张照片当时曾经在单位宣传橱窗里做过展览,在展览结束后才被我揭下来收藏,因而失去了当初鲜亮的色泽,已经有点模糊。

我入党宣誓的那张照片,展览时在下面用钢笔标注了时间:1984年12月14日。那天,窗外雨雪纷纷,室内温暖如春。由于各个党支部讨论入党的日期不同,党委要等各个党支部会议之后才统一举行宣誓仪式,因此,我的入党与宣誓相隔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1984年12月14日,凌先有(右二)参加入党宣誓

照片的上方,悬挂着“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的巨幅会标。字是白色的,黑体。这是我当年的杰作。党委将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会场布置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十分精心地准备着横幅、党旗、入党誓词牌等会议必须的东西。制作会标是我的拿手戏。我用板刷毛笔在报纸上写好黑体字,晾干之后,再在报纸背后垫上白纸,用剪刀剪下字来,扔掉沾满墨迹的报纸,留下洁白的、笔画粗细整齐的字体,一个个用别针别在红色的绸布上。会标红底白字,醒目庄重。会标下悬挂着一面党旗,党旗上的镰刀锤子也是我当时像制作会标一样剪贴上去的。党旗的右侧,有一簇冬青,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参加宣誓的四个人,在党旗下排成一行。从左至右,我排第三。从照片上看,我当时面颊清瘦,头发漆黑。在参加宣誓的四个人中,我是最年轻的一个。排在第二位的那位女同志是机关的会计韩芝芬,当时已经临近退休年龄。她申请入党长达三十多年,每年都向党支部写申请。每当我向党组织表达我入党的急切心情时,党支部总是用她的入党经历来教育我,要我不要着急,教导我向她学习。她三十多年不懈怠、不灰心的入党精神,也成为我的榜样。

领誓的人站在冬青树后面,面向着誓词牌。我们四人面向党旗,举起右手,跟着领誓人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党旗宣誓。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我曾无数次面向党旗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每一次宣誓,我的脑海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第一次宣誓的情景来。

在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上,党委指定我代表新党员发言。我当时发言的照片上,标注着大会的地点:总站大会议室。我的身后是党旗,右侧是入党誓词牌,下面还放了一台录音机。我们的宣誓和我的发言,当时是录音了的。我身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两手捏着一页稿纸,目光专注地看着稿纸的上端。照片应该是我刚开始发言时拍摄的。

前几年,我翻箱倒柜,找到了我在新党员宣誓大会上发言的那页捏在我手中的讲话稿。那曾经雪白而硬朗的稿纸,如今却如此单薄而柔软,边沿处被蚀得如烧焦了一般。淡淡的字迹还是可以辨认的:“我现在是党的一员了,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自己决不能到此止步,而要把入党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要像雷锋那样,以夏天般的火热投入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像朱伯儒那样,像一团火,时刻燃烧自己,温暖别人;像张海迪那样,惜时如金,勤奋学习和把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努力成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像张华那样,当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雷锋、朱伯儒、张海迪、张华,这些都是我当初入党时期的时代楷模。他们有的已经被人们淡忘,有的现在在人们心中依然鲜活。我在发言中,将他们作为我入党后要学习的榜样。他们崇高的人生,一直激励着我。

如果能够找到当年的录音磁带,我真想听一听自己当年的声音,听一听自己发自肺腑的心声。好在有这页稿纸,有文字作证。在当天的日记中,我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今天,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向党庄严宣誓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光荣和神圣,也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和荣幸。我是一个党员了,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党员,这意味着将要成为一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的人,成为一个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富于自我牺牲的人,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党啊,既然我已经是您的一员了,我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您,成为您忠诚的儿子。”字迹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淡化,但我对党的深情依然和当初一样浓烈。

1984年12月14日,凌先有代表新党员在入党宣誓大会上发言

 

5、您还珍藏了一本党费证,到今年也有40年了。这份珍藏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您40年的党龄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党委、党支部中为党工作,您如何理解对党的信仰?

凌先有:我有一本党费证,一直跟随我走过了40年的历程。这本党费证是党支部在接受我入党的当天发给我的,红色塑料皮,上端是金色的“党费证”三个字,下面是“中共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委员会组织部”字样,中间印着一枚镰刀锤子的党徽图案。党费证的扉页上印着姓名、单位和注意事项。翻过扉页,便是《中央关于共产党员缴纳党费的规定》,发布日期为一九五六年十一月。规定共分五个部分,对有固定收入的党员和没有固定收入的党员党费缴纳数额做出了详细规定,对基层党组织征收和上缴党费提出向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的要求,对没有正当理由不缴纳党费的党员提出处理意见。规定的实行日期是一九五七年一月。在印刷的文字中,有曾经使用、后来被废除了的简化字,明显地带着那个时期才有的烙印。

党费证里,缴纳党费金额一栏,印证着我工资收入水平的变化情况。入党的第一年,我收缴党费每月金额为0.23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月缴纳党费的金额达到0.40元。上世纪九十年代,缴纳党费金额快速增长,由每月0.40元,增加到了20元,增加了50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资收入的不断增加,党费金额又增加了10倍。党费缴纳金额的变化,不仅反映出我工资水平的巨大变化,更反映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收党费人一栏,留着我走过不同单位党小组长的签名。不同收党费的人,不同的字迹,每每翻看,他们的形象历历在目。第一位收我党费的人,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申定敏。他是陕西省水文总站监察室主任,家住在西安北郊,在办公楼上有一间宿舍。我到单位报到后,便与他同居一室,这为他及时引导和教育我提供了便利。我在思想上工作上遇到难事,晚上总会与他恳谈。也多亏了他的谆谆教诲,使我这个从基层走上来的青年人,很快适应了机关的工作,并且能在短短的两年中加入了党组织。记得我从水文总站调到陕西省水利厅工作与他告别时,他送给我了一本袖珍本的《毛泽东选集》,叮嘱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抽时间,多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改造世界观。我到水利部工作后,曾利用去西安出差的机会去看过他。6年前的4月,我陪老部长去西安考察,专程去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看望老同志,却被告知,他已于前一年底去世了。他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党费证里,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如今,在我的党费证上,收党费的人已经更换了16人。他们成为我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和人生不同阶段的见证人。党费证不仅典藏着我的许多美好的回忆,也凝结着我对党的无限深情,并且时刻提示着我牢记党员身份,对党忠诚,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1984年10月,凌先有开始缴纳党费。收费人签名为凌先有的入党介绍人申定敏

我曾担任过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长时间担任过有着400多名党员、十多个支部的党委书记,多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对党的信仰,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信仰是一个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对于世界根本的确信。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人民,即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信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定的信念。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灵魂,信仰主宰着人的行为方向。共产党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度信服和仰慕,并用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大批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如大家熟知的李大钊、陈独秀、彭湃、邓中夏、恽代英等老前辈,他们不受任何艰险和坎坷阻挡而坚定信仰,凛然大义。这里给大家讲一位大家不怎么熟悉水利前辈信仰的故事。这位前辈叫胡海,曾担任中央苏区山林水利局局长。胡海1901年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东固下江口村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2月,他参加了东固农民协会,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乡农民协会主席。1929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经江口进入东固时,被富水河所阻。胡海组织群众砍竹扎筏,将部队运送过河。在渡河时,胡海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等向胡海询问东固地区红军第二、第四团的情况,胡海一一作了回答,并派乡农会干部作向导,使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于2月18日在东固螺坑胜利会师。在瑞金,胡海多次听到毛泽东、朱德的讲话,受到了极大教育和鼓舞。后来,他先后担任江口乡、东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使东固地区的土地分配工作成为整个根据地的模范。1931年11月,胡海出席全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胡海先后任公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理部长、山林水利局局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胡海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带领苏区军民开渠打井,修陂筑堰,在兴修水利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党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奠定坚实的基础。红军主力长征后,胡海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公(略)万(泰)兴(国)任特委书记、万泰独立营政治委员。1935年3月3日,在国民党围追堵截中,胡海率万泰独立营开始突围,在激战中部队被冲散。3月6日,胡海在吉安县雪溪泾村因叛徒出卖被捕。几经转押,最后囚于南昌军法处第一监狱。在狱中,胡海严辞斥责敌人的利禄引诱,将敌人准备好的自首书撕得粉碎,并向关在同一监狱的方志敏表示:“我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为了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了人民明天的幸福,我没有他求,死而无怨!”,1935年,胡海在南昌英勇就义。胡海英勇就义后,方志敏专门写了一篇《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的文章,来纪念胡海等人。方志敏在文章中称胡海:“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胡海对党忠诚、坚贞不屈的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的典范。我曾写一首《七绝.悼胡海》,表达对这位水利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苏区水利第一人,筑堰修陂保瑞金。英勇不屈留赤胆,坚贞无畏献忠心。”

胡海(右面照片毛泽东主席右侧)在苏区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主席团上

二是坚强的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每一个有志于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党员来说,党性既体现在内在修养,又体现在外在表现,需要内外兼修。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不少老领导老党员。他们身上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比如我熟悉的中央组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我曾写过怀念他的文章。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但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共产党人的本色。1976年,他被安排到山东齐河县华店公社(现在的华店镇)任学大寨工作队的大队长。华店公社地势南高北低,一到雨季,雨水就积于铁路以南的村庄形成涝灾,许多群众家里都被水淹。他看到群众深受水涝之灾,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多次进行实地察看,他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研究,最后确定在京沪铁路以南挖一条横贯东西、直通赵牛河的排水沟渠,把水排到赵牛河里去,以解决华店北半部常年受涝的问题。那个年代,搞水利工程没有机械,都是人工推车干,他在工地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干,连续奋战七天,终于完成了任务。当时,华店公社多数村庄没有通电,老百姓还是用牲口、人来推磨拉碾,用水车或辘轳浇地。经过他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把华店公社从南到北拉上了输电线路,全公社46个村庄逐步都用上了电,从此结束了华店人民推碾拉磨、冲水车、摇辘轳和用煤油灯的历史。他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解决了党建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从中央组织部长岗位退下来后,一直担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是中国著名的党建研究专家。我与他相识后,他经常给我寄来他发表在《求实》等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有了微信之后,张全景老部长不再给我寄送纸质的材料,而是通过微信给我发送他的文章。这些文章包括《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了吗?——学习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在北京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张全景同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拼搏,他以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理论学养,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心血,成为我坚定党的信仰的光辉榜样。

2019年12月19日,张全景老部长与凌先有在全国政协礼堂

三是坚决的奉献。信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来,没有行动的信仰只是空谈。《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入党誓词写到:“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里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奉献,共产党人应该怎么去奉献。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彭拜、夏明翰、方志敏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到新中国建设中涌现出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一批共和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公而忘私的奉献情怀;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九八”抗洪精神、汶川抗震精神,无不书写着我们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高贵品质。我也曾经历了一次生死抉择。2012年7月21日,我冒雨从部里赶到十渡,看望正在这里休养的十多位离休干部,准备第二天接老同志回家。当天晚上午夜时分,我们所住的云泽山庄旁边的拒马河突然洪水泛滥,危及宾馆安全。按照防汛部门提示,我与工作人员一起叫醒老同志,冒雨走出云泽山庄,搀扶着他们来到“水云间”餐厅二楼躲避洪水。三小时后,拒马河水在我们楼下咆哮着继续暴涨,我们被告知必须再次转移。听着如滚雷般怒吼的洪水,我要求工作人员全力保障老同志安全,确保每一位老同志在转移中不摔倒、不丢失、不被洪水冲走。我作为离退休党委书记、局长,当时已做好了为保护老同志英勇牺牲的准备。那天晚上,我与工作人员在夜色之中,冒着风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搀扶着老同志艰难前行。我们和老同志在数千转移人群洪水般的挟裹之中,几次被冲散,有的老同志还深陷泥石流的泥沼之中。我与工作人员一起前赴后继,拼命将每一位老同志搀扶到山坡上的安全地带。天亮之后,老同志站在山坡上看到拒马河的洪水卷着汽车、划艇、沙发、猪羊、大树等汹涌而下,不禁唏嘘不已。洪水渐渐退去,宾馆已人去楼空,到处是淤泥。我们先派人侦查出山的公路损坏情况,然后帮助老同志取出行李,小心翼翼地出发。出山的公路有几处都被洪水掏空,剩下单薄的沥青路面。遇到这些危险的地段,我们便搀扶着老同志下车,从公路靠山根的排水沟蹒跚前行。我们历经艰险,用了五、六个小时,才将老同志护送出山,一一安全送回家中。后来才了解到,“7.21”特大暴雨洪水是北京地区数百年不遇的,全市受灾人口达到190万人,有77人遇难。这在北京历史上是十分罕见。而特大暴雨中心就在我们老同志休养的房山区,特大洪水也以拒马河为最。通过这次“7.21”历险,我已经从心灵深处,将确保老同志安全与健康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以老干部为中心,时刻将老同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老同志需要的时候,自己宁可做出任何牺牲,包括生命。人生中总会有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从心底里升华出来。这种情感叫做奉献、叫做信仰。

   编辑:续磊

   审校:王辉

0
0
留言评论: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 优酷视频

· 腾讯视频

· 爱奇艺

· 教育部网站

· 紫光阁网

· 国务院发展中心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记协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网信网

· 国家发改委网站

· 财政部网站

· 商务部网站

· 卫生部网站

· 外交部网站

· 消费日报网

· 中国警察网

· 参考消息网

· 海外网

· 法制网

· 央广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日报

· 国际在线

· 央视网

· 中国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法治观察内参 |  网站简介 |  组织机构 |  管理制度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人员查询


涉未成年人举报办公电话17601015966 Copyright © 2021-2022

最美中国媒体报道网zmchina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00036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与有害信息举报电话:15901183567

邮箱:zmzgmtbd@163.com
京ICP备2022005926-3

本网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电话:010-53656857

法律顾问:北京路通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010-53317369

本网所有信息不代表{ 最美中国媒体报道网}观点,信息有部分来自媒体、个人、企业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的请来电或来函。引用本网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手机网站由搜扑互联设计  返回电脑版